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中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中国公共艺术专题展”专家访谈之王中:被误读的公共艺术

2016-04-19 13:43:55 来源: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作者:
A-A+

  项目主持:王中

  项目执行:武定宇

  采 访 人:李雷、袁荷

  采访助理:李小川

  采访拍摄:王海利、鲍妮娜

采访对话

采访人李雷、袁荷与王中老师交谈

王中老师采访现场

  李雷:

  请您简单谈一下您对公共艺术的概念认知。

  王中:

  一直以来我认为,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公共艺术的阐释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将公共艺术的历史追溯到19世纪末巴塞罗那的“裴塞拉”法案,追溯到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再到费城的百分比公共艺术政策,就可以看到,其实最早的公共艺术提出,它的针对性很明确,是以提升城市美誉度为目的城市公共艺术。它是由西方福利国家发展延伸而来的,带有政府强制特征的文化政策。通过文化政策使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社会、大众、文化,甚至政治发生关联。另一方面,公共艺术又反应了艺术本体的发展趋势,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其实非常具有当代性,它跟当代艺术很多的主张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来讲,艺术已经从高高在上的殿堂式艺术,逐渐走向大众,就是说艺术在降低飞行高度,更多地贴近公众,贴近市民。

  这也就是公共艺术的两大系统:一个系统是艺术家参与和介入社会,一个系统就是城市公共艺术,也被称为百分比艺术。

  首先是城市公共空间,公共艺术的作用是促进人与人有更多的交流,推动社区融合,当然它还得让城市更美。这是公共艺术的最早初衷,但是实际上你会发现,除了普通的审美价值以外,它更多的是解决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这也是后来在1970年代欧洲兴起公共艺术新一轮高潮的时候,特别强调艺术要使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那么公共艺术到中国来之后,我一直认为是一个“误读”,这与中国的城市化高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城市“大前进”似的飞速化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缺失,很多城市急于弥补这种文化缺憾,“快餐”式的用艺术“装点”,将公共空间的艺术品等同于公共艺术,这种认识显然弱化了公共艺术职能和作用。

  公共艺术之所以是“公共”的,绝不仅仅因为它的设置地点在公共场所,而是因为她把“公共”的概念作为一种对象,针对“公共”提出或回答问题,因此,公共艺术就不仅是城市雕塑、壁画和城市空间中的物化的构筑体,它还是事件、展演、计划、节日、偶发或派生城市故事的城市文化精神的催生剂。公共艺术存在于对人类文化、城市自身、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价值的思考,除了具有公共性的艺术价值外,还包含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或以艺术为媒介建构或反省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新关系,艺术回归社会,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并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公共艺术是植入公共生活土壤中的“种子”,大众是公共艺术“发生”过程的一部分,她是一种新的文化取向,这才是公共艺术的实质意义。

  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是一种精神投射下的社会行为,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品的简单建设,最终的目的也并不是那些物质形态,而是强调艺术的孵化和生长性,并对城市文化风格,城市活力以及城市人文精神带来富有创新价值的推动。

  所以说我们必须加紧推动公共艺术的立法建设,很多人都认为立法不就是要有固定的钱作为投入吗?其实资金保证只是一方面,真正重要的恰恰是通过立法形成的文化政策和机制保障,健全一个很好的文化机制,保证我们的城市中好的作品、好的项目、好的计划,能够良性发展。

  李雷:

  王老师,您作为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的主任,对于中心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具体的设想?

  王中:

  我希望我们这个中心,重点在两个领域的研究:一个是公共艺术本体的研究,当然这是动态的研究,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来进行,除了要研究历史,也要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再有一个就是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就是到底公共艺术辐射的范围是什么?它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它的教育方针是社么?它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它的理念、策略、课程设置等等。当然我也希望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侧重点,公共艺术本体一定是具有公共性的艺术语言、空间和时间的表达,这是他最关键的前提,如果你没有公共性艺术语言,你就不要谈公共艺术。很多人认为历史上的石窟艺术都是公共艺术,这个完全不赞同,因为首先你忽略了公共性这样一个前提。

  李雷:

  央美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方面有哪些独特之处,与其他兄弟院校有什么差别?

  王中:

  作为公共艺术教育,我个人认为央美作为公共艺术教育,我个人认为央美的目标是明确的,因为公共艺术是艺术家介入社会和生活,也就是说作为艺术家你的思考,你的价值判断和你生存的境遇,你希望传达出什么?跟公众形成一种有效的关系,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城市公共艺术,或者说叫艺术与开放空间的关系。

  另外,我提出一个理念,就是因为公共艺术所涉及的范围,显然不是艺术本体那点事,那也就是说让我们的学生必须要有建立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就是你永远不要封闭自己,你要善于把人类的很多甚至科技成果发展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教育重要的就是举一反三,就是让他具备一种研究自学能力,所以我特别主张强调四个维度的知识结构:

  一维是文字能力,就是当你面临一个,不管是一个作品、一个项目或者一个课题,你怎么去整合非常多的文字资料?包括策划、推导、整合知识的能力。

  二维是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就是我觉得各位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因为这是资讯时代,今天的沟通交流能力非常重要,而这个沟通交流能力要通过什么呢?可能有的需要通过你的文本,通过你的PPT,通过你的展板,那么这是平面设计能力,你要具备。那么演讲能力是我特别看中的,我非常看中演讲能力,为什么呢?很多事情你要去通过你的语言让对方了解你的想法,从而能使你的设想有所推动,甚至使你的计划得以呈现。

  三维,就是我们这个专业本体有更多与三维空间有关,你不掌握它,你就很难把你的很多想法形成转换。

  四维,是更高一级的要求,也就是说你的作品也好,你的设计也好,你的计划也好,一定要充分考虑它背后的文化生长价值在哪,有没有生长的可能性?对新文化有没有孵化作用?这是特别重要的,它能使艺术具有高度,而不是只停留在一个美术的概念。

  当然最核心的一点,也是中央美术学院这么多年传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懂得感恩的人,善良很珍贵,它是你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中央美院传承的核心是判断的标准和生活的态度,艺术与设计绝不仅仅是一门职业,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眼光、一种体验,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存在于细小的生活之中,在这种过程中流淌出处世态度和自信,学校仅仅为学生开启了一扇窗,先生是学生思想发动机的点火者。的目标是明确的,因为公共艺术是艺术家介入社会和生活,也就是说作为艺术家你的思考,你的价值判断和你生存的境遇,你希望传达出什么?跟公众形成一种有效的关系,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城市公共艺术,或者说叫艺术与开放空间的关系。

  李雷:

  王老师曾经主持了北京、长春、青岛等多座城市的一些地铁公共艺术项目,您觉得中国的地铁公共艺术发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王中:

  中国的地铁从最早的北京地铁的一号线,二号线,那会儿其实就已经有所谓的公共艺术出现了,但是那时的公共艺术更多的是以浮雕、壁画这种方式来出现的,更多的是艺术装点空间。那么其实我们更希望让艺术去营造空间,甚至更高一个级别,让艺术去激活空间,我们更希望是怎么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再进行回归,回归到人类传统的建造城市的整体性理念。

  雅典卫城重要的总规划师之一是雕塑家菲狄亚斯,建筑、雕塑、园林、手工艺从来没有分开过,是一个整体。中国历史上的王城布局,我们老祖宗两千多年前就有规划定式,《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里记载:城中九经九纬,前三门,旁三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这些布局都差不多。明清北京城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中轴路,从最南端永定门、天坛一直到前门,故宫建筑群、景山、鼓楼、钟楼。明清北京城之所以被称为人类地球表面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就是因为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重新倡导新的综合理念。而这个整体的理念对未来来说应该让艺术去引领的,这就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提出AUD理念(Art oriented Urban Design),艺术引导城市设计理念,我们希望我们所倡导的AUD系统,在中国的城市未来建设中能够形成一场革命。

  李雷:

  您觉得中国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中:

  我们要向民众普及,要向决策者普及,因为这个需要非常非常多的人去努力。公共艺术不是说一拍脑门儿就做起来的,它一定要不断地有人去推进,而这个过程中一定有人是奠基石,就是你可能看不到最后那个结果,但是我认为那不重要,你只要把过程做好了就可以了。

  袁荷:

  谈及公共艺术的普及,某种程度上今年年底由国家主办的公共艺术专题展,应该就有这层面的考虑。那么,您觉得这个展览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来举办,其意义何在呢?

  王中

  这也是让我特别欣慰的,这个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来主办,这充分说明国家已认识到公共艺术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民众是具有特殊价值的。我们做这样的展览,很显然不仅仅停留于展览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看中这个展览所引发的各种关注和推动,我认为2015年会成为中国公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李雷:

  王老师,您作为中国公共艺术专题展案例展板块的召集人,您在推荐公共艺术案例时,遵循了哪些原则?

  王中:

  我们一共有九位策展人,这是一个团队,其中有非常棒的艺术理论家,也有各领域的实践者,他们都非常非常优秀,我们在几次开会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就是我们案例展要遵循的指导原则是什么?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案例一定要对中国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有一种导引性,换句话说,我们更强调公共艺术的发生、发展、传播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从来没有认为公共艺术仅仅是一个艺术作品,它包括社会话题,市民互动,媒体传播,甚至是文化衍生,它是一个生态系统。所以大展不是为了单纯完成某些作品的呈现,而是关注其背后的文化性,这种挖掘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

《公共艺术概论》 王中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奥运文化与公共艺术》 王中 主编 湖北美术出版社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中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