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中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凤凰艺术 视频 | 公共艺术与未来,如何真正改变城市?

2021-06-03 15:14:57 来源: 凤凰艺术作者:张曦元 
A-A+

  公共艺术

  何缘公共艺术近年来总是被提起?对于深圳公共艺术为何更加特别?疫情之后,城市是否对公共艺术提出新要求?中西方对公共艺术的态度有何异同?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又该如何面对这个社会?

  人类文明中,艺术是普世语言,第四届“琵鹭杯”以公共艺术立足,于线上持续发声,获奖作品线上展厅长期对公众开放。赛事过后,线上论坛的学术讨论与大赛对城市的影响却未终止。

  基于此,“凤凰艺术”联合“琵鹭杯”独家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中;中国当代建筑领域著名学者、评论家、策展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副教授周榕;中国著名策展人、艺评家,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洪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董书兵进行专访,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独家线上报道。

  何为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以其公共性、艺术性、在地性而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因此公共艺术具有强烈的城市与社会属性。 而何缘公共艺术如此重要? 从发生学上讲,公共艺术从产生时期就与城市结缘,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公共艺术最早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雅典城所出现的阳光广场,而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诞生于二战后。公共艺术让一座城市更具人性,也更让人对城市有一种归属感。

7jXsIga0AUeaBkeBY12mg08vmKBaT0iGLvFetWsd.jpg

▲ 安尼什·卡普尔,《云门》(Cloud Gate),2006

  反观中国城市,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科技、经济等领域已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几十年。近几年,深圳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气质,在这其中各类艺术活动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NODuUxy4dWay8HCmyk0lvV6Bu754PlhhpFpXdyWu.jpg

▲ 第四届琵鹭杯公共雕塑评委奖获奖作品,孙志光,《动物系列--和谐》 

  自2017年起,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术精英赛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琵鹭”栖息,诗意追寻,体现着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的开放、包容、奋进、创新的时代精神,大赛故将其命名。 2020年,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艰辛的一年,许多线下艺术活动均告停或是取消。而在去年,“琵鹭杯”却仍照常举办,以线上颁奖、论坛的方式在不安的时节,以艺术给人慰藉。 2020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深圳特区迎来它40岁的生日,第四届琵鹭杯以此相呼应,以“四十载·艺未来”为主题,征集优秀作品献礼深圳,助力深圳发展。

48P0XaZyJS823ggiaWYwHDGbD0pIuCPghQHRaO2d.png

▲ 第四届“琵鹭杯”线上颁奖典礼现场

  对于线上的呈现形式,第四届“琵鹭杯”评委、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中如此说道

  “在线上举办有弊有利。疫情之下不得不要减少出行和聚集,刚开始会觉得是一种被动的局面。但是当我们真正转为线上后,线上的方式也许能够带来一种新的局面。

  比如说因为今年琵鹭杯采取线上的形式,我们可以把欧洲的、国内的很多专家学者同时邀请到线上讨论、做论坛。

bCBJP6AO4UYZs5oLxrje4koPeEUl2xUZGcjc2czi.png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中在第四届琵鹭杯”艺见未来“线上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以前由于物理空间的距离,反而会有很多诸如差旅问题、时间确定问题等极多的挑战,线上反而节约了时间和空间的成本。

  线上的便捷性以及传播的有效性,都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启迪,疫情反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比如以往‘琵鹭杯’是每年一届,也许以后可以做到每年两三届甚至四届,这也许让我们拓展了通往未来的路径,也加快了步伐。”

DFiMZojI4aKjXTqWDe7jGsgnoYHNdsugFfXvDKkg.png

▲ 德国当代著名雕塑家约克·普利卡特对第四届“琵鹭杯”的线上祝福

hwl6reZkextEq1GSUOShvbE9OFLPoOSVAnnWZU5e.png

▲ 麻省理工学院视觉艺术研究员比利·李对第四届“琵鹭杯”的线上祝福

  第四届“琵鹭杯”因在2020年举办,显得更加尤为特别,疫情也没有阻隔人们对于艺术的追寻。 在征集作品的一个多月中,第四届“琵鹭杯”共收到了全球来自12个国家的艺术家提交的作品共969件,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匿名评审的方式,经过认真细致的评选,共评选出24名评委奖及40名提名奖的获奖作品。

T6jLGzpLp0yehnlxsgBrF6i6hINSj4J4yJH298j3.png

▲ 第四届“琵鹭杯”公共雕塑评委奖获奖人

iDMfWM71347I5IU5ZJmGk14sO5M0UfdddYR2DToD.png

▲ 第四届“琵鹭杯”空间设计评委奖获奖人

agR6oyivRgRYg9BhidvGFhbK5FMFFGcx1MOSdpJo.png

▲ 第四届“琵鹭杯”公共设施评委奖获奖人

MwRSkuSAAgC3iXkrwfp4Kg3cLXyOKKKTgpzuk8Uj.png

▲ 第四届“琵鹭杯”交互艺术评委奖获奖人

何缘公共艺术近年来总是被提起?对于深圳公共艺术为何更加特别?疫情之后,城市是否对公共艺术提出新要求?中西方对公共艺术的态度有何异同?“琵鹭杯”对深圳、对公共艺术的重要性为何?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又该如何面对这个社会?

sP4B79RPeKupc1XiaBXc0emJeylfVMlfi71vWZkm.jpg

▲ 第四届“琵鹭杯”交互艺术评委奖获奖作品:Fn媒体实验室,《反视界》

  “凤凰艺术”联合“琵鹭杯”独家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中;中国当代建筑领域著名学者、评论家、策展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副教授周榕;中国著名策展人、艺评家,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洪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董书兵进行专访。 这些专家学者或以评委的身份、或以论坛嘉宾的身份参与了第四届“琵鹭杯”的线上颁奖与论坛,在此“凤凰艺术”愿与各位读者分享专家们对公共艺术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展望。

  Q1

  “公共艺术

  如何才能不沦为城市的摆件?”

  董书兵:“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如果要我们每一次的作品,都能创作出像广州的”五羊石像“、青岛的”五月的风“或是美国纽约港的”自由女神“这样经典的作品,实际上是有一定难度的。

oTSlcudFIig8veAKBc4MaPab8UMhD4RVeEl8Rgnm.jpg

▲ 董书兵作品《大地之子》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给艺术家创造了很多的创作条件。从最初的探索到今天,雕塑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和城市中不同职能的道路、建筑、公共设施一样,雕塑也有不同的层级。比如有些雕塑是重要节点上的标志性作品、有些雕塑是街心花园的作品。

1He17S79WjecNimszCxLvNosHWCL0MQeR6zharkW.png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董书兵于第四届”琵鹭杯“发表主题演讲

  不同的历史节点和地理位置,会对雕塑有不同的诉求,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解读雕塑。大雕塑有大雕塑的职能,小作品有小作品的乐趣。但无论何种职能的雕塑,作品本身的质量是最重要的。”

NiyqZ6PFNCYZbwVFuzcnHAu9mpBSqcU3GBYlhHKS.jpg

▲ 第四届“琵鹭杯”公共设施评委奖获奖作品:李霞,《空》 吴洪亮:“摆件,这个词用得蛮好。

  如果说公共艺术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装饰,那它真的就是一个摆件。从生成之初,公共艺术这个概念本身便蕴含了很深刻的社会学含义,甚至是哲学意味,绝非仅限于审美层面。最理想的公共艺术作品是要解决城市与人的关系问题,甚至会优化人与城市、人与社会、个体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JhQxWVba1Dt9YKFvT5lBPWYH6jcXKeK0pLEHlp0F.png

▲ 第四届琵鹭杯”城市公共场所和公共艺术“ 研讨会,由吴洪亮主持

  公共艺术和纯艺术不一样的部分,在于它的兼容性很强。在愉悦视觉逻辑之外,一定会引发思考,公众也愿意与它发生关系,如果能兼顾解决一些功能性的问题就更好。公共艺术不是简单的装饰,它具有艺术的深层能量以及对于社会功能性的贡献。”

5zexNeM1hkFWP06AMGaBsdzMIgsFtDHDVk46gb4x.jpg

▲ 德国的公共艺术

  Q2

  “公共艺术

  应该在‘明日城市’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王中:正如演讲中所说,我们都知道现在处于一个指数发展时代。大家都说这是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从我个人来看,说是千年变局都不为过。随着人工智能、黑科技、生物技术、量子计算机等等的发展,使人类的知识正在飞速增长,科技将给未来带来巨大的变化。

9Rr8eAQidjtKYmBYV9ThrzkCyrpRYHMcQLQz48Xf.jpg

▲ 第四届“琵鹭杯”公共设施评委奖获奖作品:王俊杰,《叶落知秋》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过多把关注点放到科技的发展,而忽略了人文艺术的重要价值。我认为越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艺术的想象力反而会释放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人类的未来应该是算法和心法之间的平衡。

  所以我向来主张在城市中加强人文的建设,特别是以艺术思维为原点,为城市带来新的可能性。从世界城市发展趋势来看,正如世界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所说,‘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1DSlmXLJXDAIvdZiCcjnPtlgYn3JVTaul8Ji4Nqk.jpg

▲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纽约瀑布(布鲁克林桥)》(The New York City Waterfalls ,2008)

  再比如,1999年英国城市工作组所出台的未来城市黄皮书,叫做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有一项重要的研究报告,核心结论表明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在向文化积累深厚的城市转移。

  去年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人文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种种迹象表明在人文城市中,艺术对于未来的价值,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6KIg8YSAy56kS8aiePy8yx3yogUHBeKbSBBYoCL6.jpg

▲ 艾姆格林与德拉赛特(Elmgreen & Gragset),《梵高的耳朵》效果图(2016)

  Q3

  “疫情

  是否让我们重新审视公共艺术?”

  周榕:“公共艺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不是功能性的城市设基础设施,它是一个非功利性的城市存在。

  相较于功能性,这种城市艺术品带给人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一种美好的感受。因此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来说,公共艺术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Sq0rt2D6FTXzZZkIUBvkWHFKF3Zx5QT0DcyoyTGM.png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副教授周榕主持第四届”琵鹭杯“研讨会 “艺见未来” 原来我们都觉得艺术好像没什么用,但是经过今年的疫情我们会感觉到--城市除了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功能外,还有很大的心理抚慰价值。

  在疫情期间,城市里大多数人都被隔离在自己的小区,与城市失去了连接。虽然家里可以满足衣食住的需求,但总感觉少了一些东西。少的其实就是城市带给人的精神慰藉,公共艺术在这里面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抚慰人心的作用。“

l3IslG4IO51jIWo4Bg2dSAIFWQogdPHGiIMoKpPb.jpg

▲ 大卫·塞尔尼《卡夫卡头像》,镀铬板,高1097cm,2014年

  吴洪亮:“今年的疫情是如此严重,其带来的影响是我们在去年的这时候是无法想象的。公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有一个特殊的疗愈功能,在今年**提案的时候,我专门提了艺术疗愈的问题,其中也特别谈到了公共艺术的价值和作用。

MGgQWxhGRDCCKNhIRgoDGRvmj2MstBe7pYJtnLHf.jpg

▲ 草间弥生,《黄色黄瓜》,1994

  一些城市的美术馆正在做艺术疗愈的学术探求,并且把这种探求渗入到公共空间,让公共艺术能起到它核心的作用。我们其实特别期待艺术家能用他们无限的创造力,使公共艺术变得和人更亲近,起到它特别的作用。”

4JwSvSoEgRgnMGVvStSnbC7j94VflWDKrzu0QU3e.jpg

▲ 罗伯特·印第安纳,《LOVE》,1976

  王中:“疫情一定对公共艺术有一定的影响。纵观国内外疫情期间的许多数据,人们比以往更加注重对居家和环境的诉求。再往上升一层,就是人们对城市的环境、空间会有新的诉求。所以,这反而让我们去反思人类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就是人类对精神回归的呼唤,这在未来也许会越来越重要,这也是疫情给许多人的反思。

UAEqftP30pHv3enRtm0bo3VifOhFyOIwska7ivZz.jpg

▲ 建筑机构Edition Office及澳大利亚玻璃艺术家Yhonnie Scarce 合作设计,公共艺术《缺席》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愉悦感?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城市?也许这并不一定等同于我们以往的认知,比起被科技武装的方方面面,‘幸福’更多还是来源于和精神领域相关的事情。所以心灵的桑拿和精神的回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出来。”

iMm4yLckOIMQt4TDOqUsakstE6iv8vqNHgDf6ppH.jpg

▲ 第四届“琵鹭杯”公共设施评委奖获奖作品:包巧燕,《凝烬》

  Q4

  “中西方对于公共艺术的关注

  有何不同的切入角度?

  又有何相似的关注重点?”

  吴洪亮:“参与研讨会后,我的感受是现在东西方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具有全球化性质,越来越具有相似性。

  同样的研讨会如果在20年前开,我相信大家关注的点会非常不同。但是现在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基本上是在同一个语境中探讨。当然,当然对于某些创作和一些意识上还是会有一些差异,但这种差异已经是微乎其微了,这是我参加研讨会的感受。

ogK34YTn9iXJxFHJT8dJzxWiZVTVxPGZPDIfVjxx.jpg

▲ 第四届”琵鹭杯“公共雕塑评委奖:傅榆翔,《山海经与鸟同鸣》

  比如现在谈到英国的公共艺术,我们国内已经了解也相当充分了。再比如一些商业环境中以节庆为出发点公共艺术的创作,北京和欧美其他国家的作品差异已经不是太大了。到今天为止,全球公共艺术发展日趋同步。因此,这时候公共艺术考验的不单纯是艺术家了,考验的是城市层面的问题。未来,对于公共艺术的管理者要求恐怕更高了。”

HW2WzZxFrhS7Q2gTH7IzUVrOMljnTwE5HAMRakJT.jpg

▲ 柏林公共艺术《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群》

  周榕:“以前我们一直是在一个非常长的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上,这个学习进程大概持续了100多年,所以说西方国家好像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未来性,但是最近这些年中西之间的差距在快速的拉近。

  这次听了琵鹭杯的遇见未来论坛之后,我倒是觉得中西方之间现在没有特别明显的差距,比如对于公共艺术、未来愿景、城市未来的构想,其实已经相当接近了。

10XDjUUpjyLc6c3qMkJOhOkxey3Uo5LwiLoaUhJt.jpg

▲ Gómez Platero《世界大流行病纪念碑》(World Memorial to the Pandemic) 方案概念图,2020

  过去40年,从硬件方面来看,我们国家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没有太大差距了,甚至在一些一线城市有一种反超的趋势。在类似智慧城市、城市大脑这种项目,中国可能还走在西方前面。因此,在城市文化氛围、城市对个体的人的关照方面,中国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在这方面,公共艺术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BTOnghczo7e2GTy5RKN5ctN2C8sBkc6X7aKkoWUZ.jpg

▲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瞭望兔》,2011

  Q5

  “中西方对于公共艺术的关注

  有何不同的切入角度?

  又有何相似的关注重点?”

  王中:“我觉得这是一个轮回,2020年是深圳建市40周年。

  这40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大前进的40年。2018年底,我看到的报纸上的两个报道就仿佛是中国40年城市发展的缩影--其中一个报道写到,2018年全球61.5%的摩天大楼出自中国,而绝大多数出自深圳;另外一份报道介绍,西安附近的千年古村”杜回村“被拆除了。杜回是秦朝的将领,结草报恩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

Qit4jvtl8vBtpZv5F0BbGbHJPocRITtcosBRQjLZ.jpg

▲ 深圳

  尽管我们在城市硬件设施和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在软城市、人文城市、城市心智或是城市艺术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挑战,所以产生了比如城市趋同等城市特色危机。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特别是深圳,需要思考一些问题:城市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深圳已经明确地列出了时间表,它要成为未来的标杆城市、它将是社会主义新型实验区。那么,标杆城市应以什么为标杆?

OxBynWNEL5vm0fHlSezLnyxjVtn8emgklfBdGpWl.png

▲ 第四届”琵鹭杯“线上颁奖典礼

WwdI9YhVSuy913LZ3e3aLpeeZQcSIYeChgWN0yaT.png

▲ 第四届”琵鹭杯“线上研讨会总主持人马晓威开场

  我相信,深圳的经济标杆已然树立起来,同时我们也需要确立深圳的人文标杆。那么人文标杆有方方面面的事情要去做,我相信琵鹭杯其实是我们众多要做的事情里面其中的一个部分。

  琵鹭杯的初衷在于指向构建深圳人文城市的一个新可能性,为深圳人文城市的建设助力。这四年来,琵鹭杯一直坚持践行这个初衷,每年也都在向上攀爬一个新台阶。琵鹭杯已经逐渐引起各界的重视,我相信未来我们可以把工作向更深层次去推动。”

DWTSDFoPKefAWZFjWZQrfjSFcCBCRXloixmpPMd7.jpg

▲ LeuWebb Projects和Mulvey&Banani Lighting,《热学说》,2019

  董书兵:“深圳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是目前的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它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一个最具活力的城市、一个科技城市。

  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深圳更注重经济的发展。但近几年,深圳举办了很多公共艺术相关的展览与活动,深圳也收藏了我两件公共艺术作品。

nNpUS2tLRDX2NF8INr5bs9zW0NXzdevEgl8CAgUN.jpg

▲ 第四届”琵鹭杯“公共雕塑评委奖获奖作品:谭子毅,《温柔的风》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的资金很充沛,未来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琵鹭杯,如果这些获奖的方案可以在未来真正的落地,那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

WNIqjpoF5OtzypVJpseWfdclVN0eQzWrCujbaC9n.jpg

▲ 第四届“琵鹭杯”公共雕塑评委奖获奖作品:彼得罗夫,《生态城市》 

  正如“琵鹭杯”发起人、深圳市新空间·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郑萍所言,“‘琵鹭杯’公共艺术精英赛,不仅仅是激励艺术创作,进行创意方案的展示,更为重要的是推动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的绽放,建设艺术赋能的城市文化,探索与未来城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体系。”

do0SSxZ8jtBqoYpyD2wOYag0TFZLCgrCOueqIvAL.png

▲  “琵鹭杯”发起人、深圳市新空间·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郑萍

  迄今为止,“琵鹭杯”已走过四年光阴,获奖作品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赛事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正在成为凝聚城市认同感与自豪感,加强市民艺术文化教育,打造深圳城市形象新的国际化平台。

  第四届“琵鹭杯”最为特别的一点在于提名奖及评委奖获奖作品都会在云上展厅进行长期展览。(展览地址:https://art.bodoai.com/spoonbill/mb)

  中国的公共艺术在路上,中国更具人文气质的城市未来亦即将到来。

  第四届琵鹭杯

  线上学术研讨会亮点

  在第四届“琵鹭杯”公共精英赛中,国内外艺术家相聚线上开展公共艺术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DCL伦敦设计中心联合创始人马晓威作为总主持人。

  城市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中国 40 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孕育了其经济、技术 和创造力,彻底改变了其社会和个人生活。在城市更新和再生过程中,艺术对城市构建的潜在影响至关重要。

VBkiz4QNJ1ZnSlCjTF3pAbVuf0Z8fsbpuEhTsHu8.png

▲  线上研讨会截屏

  研讨会的第一部分以“艺见未来”为主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副教授周榕为主持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中做《明日城市--艺见未来》的主题演讲、Futurecit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rk Davy做《失踪的椅子》的主题演讲,还有原芬兰赫尔辛基市总设计师、城市专家Dr.Anne Stenros作为特邀沙龙研讨嘉宾参与研讨。

B0dlv5Oc7BMopCGBAeUGCRhrM6xFv1k82hAHlxRs.png

▲ 主题演讲

yHqRdJGZkEBtD9dwhnxv2j9Se9PW7Kp6YgKTXkHD.png

▲ 研讨环节

  参与嘉宾强调,无论是伦敦的城市发展模式还是北京雄安新区的规划,都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公共艺术与城市之间的实践已经呈现出一个共性发展的趋势。即公共艺术已经不再单纯是城市空间的点缀,甚至公共艺术将引领城市发展的方向,那这是在城市设计前期就需要进行艺术介入的考虑。

  研讨会的第二部分以“城市公共场所和公共艺术”为主题,伦敦苏富比艺术学院现代亚洲当代艺术硕士课程主任Dr.Katie Hill为主持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董书兵做《数字时代下的公共雕塑实践》主题演讲,James Glancy设计事务所创始人James Glancy做《节日艺术》的主题演讲,还有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洪亮作为特邀沙龙研讨嘉宾参与研讨。

OAQccGsqbSW0v9AsuYgIlqA6BnPzuuNwEZWUriNF.png

▲ 研讨会的第二部分主持开场

ktOLPqYSdJ7ejuFmvxoNedVIpe3n4kQ1JBvX3T0S.png

▲ 主题演讲

  从嘉宾的分享中可以看到,两位做主题演讲的艺术家都善于将平淡无奇的物品在公共空间里转化成引人入胜的创作,无论在脱离城市空间的戈壁荒漠、还是与流行相适应的节日装饰艺术的气氛当中,两者都可以让公众更好的将不同的尺度将、空间、记忆相连,由此可见,公共艺术可以很好的衍生到公共场所的方方面面。

  关于琵鹭杯 四届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术精英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 、深圳市龙岗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雕塑》杂志社联合主办。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深圳市龙岗区文化产业促进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深圳市新空间·公共艺术研究院、深圳广美雕塑壁画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活动还得到了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龙岗区人才工作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凤凰艺术、苏州基业艺术馆、182创意设计产业园、深圳市中世纵横城市艺术顾问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第四届“琵鹭杯”大赛从10月15日开始公开征集作品以来,截止11月15日,共收到了全球来自12个国家的艺术家提交的作品共969件,组委会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书兵;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教授崔冬晖;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伟;中国《雕塑》杂志主编、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朱尚熹;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雕塑》杂志执行主编范海民以及深圳市新空间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郑萍作为评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匿名评审的方式,经过认真细致的评选,共评选出24名评委奖及40名提名奖的获奖作品。

  (凤凰艺术 独家报道 撰文 责编/张曦元)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中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