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中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雕塑》杂志2017年度公共艺术奖——王中、武定宇创作团队《城市记忆》系列

2018-07-19 15:27:34 来源:雕塑杂志作者:
A-A+

北京记忆现场图

光影记忆现场图

转化与新生——“城市记忆”系

列地铁创作自述

武定宇

  “城市记忆”系列主题创作是一个从虚到实,逐步建立起来的艺术语言试验。起初,我只是对老旧的物件和历史情境有一种莫名的兴趣,有一些怀旧的情怀。第一次将地铁艺术创作与“城市记忆”的概念联系起来应该是南锣鼓巷《北京·记忆》这件作品。这个项目是在王中教授的带领下开展的,是他提出了这个设想,并带领团队扎进去持续两年多完成了这件创作。在这次参与创作的过程中让我获益良多,在此期间引发了我多方面的思考,每日的工作笔记最终汇编成学术论文,更重要的是让我逐步地认识并爱上了这种怀旧的、借助“记忆”达成交感共鸣的艺术语言。在此之后,我陆续主持开展了北京地铁清华东路站《学子记忆》、安德里北街《古都记忆》,深圳地铁红岭北站《深圳记忆》、华强北《深圳制造》,长春地铁1号线《光影记忆》《工业记忆》《绿色记忆》《青春记忆》等地铁公共艺术项目创作。

  “记忆”是一个很特殊的概念,它无形无相,无垠无界,却又宛在眼前,触手可及;可能在时间的洪流中湮灭无痕,也可以刻骨铭心、千古不泯。特定群体中每个人的个体记忆都存在着差异,但在差异之中又有着相通的集体记忆,它可能是时代的印记、历史的脉搏、文化的痕迹。总的来说我对“城市记忆”系列创作有着以下几点思考。首先,一个以“记忆”为主题的作品,其创作绝不是凭空虚造,它需要深入的挖掘与真切的感悟,从虚幻破碎中寻找真实与永恒。要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去发现探索,要回到特定历史情境和现实生活场景之中去感悟“记忆”在特定场域空间中的精神内核,找寻千万个体记忆交织共通的集体记忆;其次,“记忆”主题的创作不是单纯历史场景的怀旧式再现,它是“温故而知新”的创新。温故的目的是为了解历史、超越历史,实现记忆的创造性转化。其实这种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当艺术的语言与无数的个体记忆汇聚在一起时必将投射出共通的集体记忆,在集体与个体的对话中,也将新生出更为广大和丰富的个体与集体记忆,记忆在转化的过程中作品变得鲜活可感。再次,“记忆”主题的创作所表现的是一种当代记忆,将曾经的旧有记忆转化为一个当代的印记,形成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前人与今人的对话。立足当下,利用全新的科技手段和艺术的方式来创作“记忆”,形成多元互动并最终触发记忆的传承与再造。

  当然,关于“城市记忆”系列的思考和创作都离不开空间场所的限制与地铁特殊功能要求的约束。“城市记忆”地铁公共艺术系列创作正是在这种虚幻与现实、传承与创新、传统与当代之中与地铁特有空间属性要求的交织中产生的。

《北京·记忆》

《北京·记忆》市民参与

田野调查小组与当地居民沟通与采访过程

征集来承载着北京记忆的物件

《北京·记忆》细节图

北京地铁南锣鼓巷站——《北京·记忆》

作者:王中、武定宇

创作团队:魏鑫、刘锐等

材料:琉璃、老物件、新媒体

尺寸:2000x300cm

  作品说明:《北京·记忆》是我与王中教授共同署名的作品。这件作品是以琉璃封存具有代表性的北京生活老物件,拼贴成老北京典型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的剪影,将老北京的记忆通过艺术形式展现与留存。将一枚徽章、一张粮票、一个顶针、一条珠串、一张黑白老照片、一个老字号品牌等等,封存起来形成一个时代的缩影,来唤起人们对北京的美好记忆。4000余个琉璃块,每一个6cm见方的单元体中保存一个北京老物件,并设置供手机扫描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市民可以阅读该物件背后的故事并观看相关视频,还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进行互动。这件作品创作历时2年多时间,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注和支持。纷纷为这件作品出谋划策。

  回看《北京·记忆》的创作并不能将其局限于艺术品的概念,更应该定义为一项公共艺术计划。这主要是想强调作品本身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在创作之初,我们通过宣讲、走访、推广的方式征集到所需的创作素材,这个过程我们强调的是作品的“社会性”和“公共性”的价值体现;在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创作方式上则是强调跨界艺术的多样性、互动性,将多媒体艺术、新媒体技术、网络空间等因素纳入到作品创作中。我们试图去建构一个虚拟平台,展现作品的“时间性”,使作品的形式和载体更加丰富,增强了作品的延展度。

  这是一次尝试,它是用全新的方式阐述地域文化,着重展现其场所精神的内核,抓住“记忆”这个概念,强调作品多样的“生长”过程。此时的“北京·记忆”已不仅仅是城市公共空间物化的艺术品,随着时间的发展,它还会是一个市民互动事件,一次媒介与公众的交流,甚至会引发一个社会话题,并最终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它将是植入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一颗“种子”,诱发文化的“生长”。

《深圳记忆》

《深圳记忆》空间图

《深圳记忆》细节图

深圳地铁七号线红岭北站——《深圳记忆》

作者:武定宇

创作团队:魏鑫、卢远良

材料:琉璃、报纸

尺寸:1500x150cm

  作品说明:一张薄薄的报纸,记录了国际变幻、国家发展、城市变迁和人民生活。我带领团队收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深圳地区本土具有代表性的报纸,通过特殊创作工艺技术切割重组,使作品整体展现出一种年轮式的视觉感官。利用琉璃铸造工艺,封存每一个“记忆单体”,最终以集合的形式共同讲述文本语境中特定的“深圳记忆”。

《学子记忆》

《学子记忆》空间图

《学子记忆》单体图

《学子记忆》细节图

北京地铁十五号线清华东站

——《学子记忆》

作者:武定宇、魏鑫

创作团队:李瑞峰、宿辰、陈刚等

材料:铸铜、新媒体

尺寸:2000x300cm(16组)

  作品说明:选择学子记忆作为表现的主题,并不仅仅因为作品在地理位置上临近多所高校,更因为在当代社会,几乎所有人都有着类似的求学经历和学子身为学子的青葱记忆。在设计中,我们探索将展示空间、交互设计和艺术品创作结合起来,在人流空间中打造一个小型的展馆,让受众在行进中感受到美术馆一样的艺术氛围和这些学子记忆所带来的温暖和快乐。运用三维浮雕的手法表现学子的共同记忆。并呈现在梯形镜面空间中,利用梯形斜面和镜面的特点与三维浮雕形成呼应,产生趣味性的小型展示空间。

《城市记忆》系列获“《雕塑》杂志2017年度公共艺术专家奖”

本文节选自《雕塑》杂志2018年第3期 [公共艺术]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中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